搜书

《治国之镜》内容简介

——一部改革家论改革的“经典文献”今译作品

  时间:2015-07-01   浏览次数:0

  《治国之镜:诗词镜鉴历代改革家》是一部改革家论改革的“经典文献”今译作品,是一部借鉴历史,资以今世的现实版改革参考书。 

  为什么要改革?改革与治国之间有什么关系?改革就是除弊兴利、革故鼎新;治国就是治理国政、富国强兵。之所以要改革,是因为治国之政身患积弊影响正常运转,只有革除弊政之患,治国之政才能正常有效运转。改革与治国二者相互联系,相互促进,是一对矛盾统一体:改革是为了更好地治国,由此进一步推动治国之政继续向前正常有序运转;而要实现治国之政正常化则需要改革革除其自身的弊患,由此才能确保治国之政健康有序运转。进一步而言,改革是革除治国之弊的基本手段和根本动力,而改革家则是改革的主体,是除弊治国的有力推动者。改革、改革家与治国这三者与执政者一起,共同构建一个致力于除弊兴国的自我净化的有机运转体系。那么,历史上的改革家们是如何改革的?又是如何进一步推动治国的?本书通过诗词引领和借助于改革家的经典论述尝试性地给予了诠释和回答。 

  《治国之镜:诗词镜鉴历代改革家》一书的突出特征就是诗词性、知识性、文献性、历史性和鉴用性。本书共分为六章,上起春秋战国、下至清朝末期,主要选取李悝、商鞅、范仲淹、王安石、张居正、康有为、梁启超等三十多位具有代表性的改革家。本书为每位改革家配写一首诗和填写一首词,选配各类改革类经典文章120余篇。所选文章主要是改革家本人撰写的改革变法类经典文章,具有权威性、史料性与借鉴性。换言之,本书用诗词形式概述了三十多位改革家的事迹摘取了他们的若干改革言论并对这些改革家的生平事迹、改革思想与实践、历史影响及其作用等进行了述评。     

  【作者简介】 

  姜爱林,男,汉族,196410月生,湖北襄樊人,中共党员,博士后,教授。就读于武汉大学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先后工作任职于地方和中央有关部门,历任副处长、处长、研究室主任、院长、县委副书记等。研究领域:政党政治学、党建战略学与治国理政学。近年来出版的著作主要有:《中共领袖思想理论研究:论丰富和发展毛泽东思想》;《党建战略学概论》;《新语今译:上献刘邦的治国之书》;《治国之镜:诗词镜鉴历代改革家》等。联系邮箱:ailinj@sina.com 

    

  目  录 

  前言 

  第一章 春秋战国 

  一、管仲 

  1.春初改革家管仲(七律) 

  2.念奴娇·管仲齐国改革(词) 

  二、子产 

  1.春中改革家子产(七律) 

  2. 一丛花·子产郑国改革(词) 

  三、李悝 

  1.战国变法鼻祖李悝(七律) 

  2.浪淘沙·李悝魏国变法(词) 

  四、吴起 

  1.战国变法勇士吴起(七律) 

  2.临江仙·吴起楚国变法(词) 

  五、商鞅 

  1.战国变法魁首商鞅(七律) 

  2.最高楼·商鞅秦国变法(词) 

  六、申不害 

  1.战国变法家申不害(七律) 

  2.破阵子·申不害变法(词) 

  七、邹忌 

  1.战国善谏改革者邹忌(七律) 

  2.苏幕遮·邹忌齐国变法(词) 

  八、赵雍 

  1.战国易服变法家赵雍(七律) 

  2.桂枝香·赵雍易服变法(词)     

  第二章 秦汉魏晋 

  一、李斯 

  1.秦初改革家李斯(七律) 

  2.千秋岁引·李斯改革(词) 

  二、汉武帝 

  1.帝王变法开创者汉武帝(七律) 

  2.齐天乐·汉武帝改革(词) 

  三、王莽 

  1.托古改革家王莽(七律) 

  2.迷神引·王莽托古改制(词) 

  四、诸葛亮 

  1.三国改革家诸葛亮(七律) 

  2.汉宫春·三国诸葛亮改革(词) 

  五、魏孝文帝 

  1.汉化改革家魏孝文帝(七律) 

  2.望海潮·魏孝文帝汉化改革(词)     

  第三章 隋唐五代 

  一、唐玄宗 

  1.改革家唐玄宗(七律) 

  2.永遇乐·唐玄宗改革(词) 

  二、姚崇 

  1. 改革家姚崇(七律) 

  2.摸鱼儿·姚崇改革(词) 

  三、刘宴 

  1.财政改革家刘宴(七律) 

  2.御街行·刘宴财政改革(词) 

  四、陆贽 

  1.改革家陆贽(七律) 

  2.扬州慢·陆贽改革(词) 

  五、王叔文 

  1.百日改革家王叔文(七律) 

  2.水调歌头·王叔文百日改革(词)     

  第四章 宋辽金元 

  一、宋神宗 

  1. 北宋改革家宋神宗(七律) 

  2.应天长·宋神宗改革(词) 

  二、范仲淹 

  1.百日改革家范仲淹(七律) 

  2.水调歌头·范仲淹百日改革(词) 

  三、王安石 

  1.北宋改革家王安石(七律) 

  2.六州歌头·王安石改革(词) 

  四、金世宗 

  1.汉化改革家金世宗(七律) 

  2.金明池·金世宗汉化改革(词) 

  五、忽必烈 

  1.汉化改革家忽必烈(七律) 

  2.金明池·忽必烈汉化改革(词) 

  六、耶律楚材 

  1.汉化改革家耶律楚材(七律) 

  2.风入松·耶律楚材汉化改革(词)     

  第五章 大明王朝 

  一、于谦 

  1.军事改革家于谦(七律) 

  2.定风波·救明改革家于谦(词) 

  二、杨廷和 

  1.明中改革家杨廷和(七律) 

  2.离亭燕·杨廷和改革(词) 

  三、张居正 

  1.明中改革家张居正(七律) 

  2.江神子慢·张居正改革(词)     

  第六章 大清帝国 

  一、清世宗雍正 

  1.清朝改革家雍正(七律) 

  2.齐天乐·清世宗雍正改革(词) 

  二、林则徐 

  1禁烟式改革家林则徐(七律) 

  2.苏武慢·林则徐禁烟式改革(词) 

  三、恭亲王奕? 

  1.洋务式改革家奕?(七律) 

  2.六幺令·奕?洋务式改革家(词) 

  四、清德宗光绪 

  1.帝党变法家光绪(七律) 

  2.帝台春·光绪百日维新(词) 

  五、康有为 

  1.清末托古变法家康有为(七律) 

  2.水调歌头·康有为清末托古变法(词) 

  六、梁启超 

  1.清末变法理论家梁启超(七律) 

  2.满庭芳·梁启超清末变法(词) 

  参考文献     

 

  附录:《治国之镜》前言      

  前言 

  历史上的改革家除了大都是政治家、思想家外,很多人同时还是诗人、文学家。基于此,本书通过“诗”与“词”形式来概述改革家,进而抛砖引玉地勾勒改革家的改革思想与实践,用以镜鉴改革的成败得失,为执政者更好地治国理政提供可资借鉴的参考范本。 

  (一) 

  为什么要改革?改革与治国之间有什么关系?改革就是除弊兴利、革故鼎新;治国就是治理国政、富国强兵。之所以要改革,是因为治国之政身患积弊影响正常运转,只有革除弊政之患,治国之政才能正常有效运转。 

  改革与治国二者相互联系,相互促进,是一对矛盾统一体:改革是为了更好地治国,由此进一步推动治国之政继续向前正常有序运转;而要实现治国之政正常化则需要改革革除其自身的弊患,由此才能确保治国之政健康有序运转。 

  进一步而言,改革是革除治国之弊的基本手段和根本动力,而改革家则是改革的主体,是除弊治国的有力推动者。改革、改革家与治国这三者与执政者一起,共同构建一个致力于除弊兴国的自我净化的有机运转体系。 

  那么,历史上的改革家们是如何改革的?又是如何进一步推动治国的?本书通过诗词引领和借助于改革家的经典论述尝试性地给予了诠释和回答。 

  (二) 

  本书研究的范围与对象,主要是上起春秋战国(公元前770年),下至当代中国(2010年)的具有代表性、权威性的中国改革家(或称变法家)。本书共分为七章:第一章春秋战国,主要选述管仲、子产、李悝、吴起、商鞅、申不害、邹忌、赵雍武灵王等八位改革家。第二章秦汉魏晋,主要选述李斯、汉武帝、王莽、诸葛亮、魏孝文帝等五位改革家。第三章隋唐五代,主要选述唐玄宗、姚崇、刘宴、陆贽、王叔文等五位改革家。第四章宋辽金元,主要选述宋神宗、范仲淹、王安石、金世宗、忽必烈、耶律楚材等六位改革家。第五章大明王朝,主要选述于谦、杨廷和、张居正等三位改革家。第六章大清帝国,主要选述清世宗雍正、林则徐、恭亲王奕?、清德宗光绪、康有为、梁启超等六位改革家。第七章当代中国,选述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 

  本书七章共选取历史上的改革家三十四位。作者一则为每位改革家配写一首诗和填写一首词(个别为两首诗词),二则为每位改革家配选经典文章34篇。全书共撰写七律诗三十五首、填词三十五首,选配各类改革类经典文章120余篇。 

  本书每章以“诗”与“词”开篇,与“改革概述”、“知识链接”、“知识延伸”构成一个完整的篇章。具体的编排设计包括两种形式:一种是“诗+注释+改革概述+知识延伸,”另一种是“词+注释+知识链接+知识延伸”。(1)诗。就是为每位改革家撰写一首七律诗,尽可能从宏观、抽象的视角高度概括提炼改革家的生平事迹、改革思想与实践。(2)词。就是为每位改革家填写一首词。相对于七律诗而言,词的内容与深度侧重于更微观、更具体,尽可能比较全面地概括表述改革家的生平事迹、改革思想与实践、改革影响与作用。(3)注释。就是对每首诗与词中的词句、人物、地名、典故、事件等进行必要的解释、说明,以便于阅读与理解。(4)改革概述。就是对每位改革家的生平事迹、改革内容与举措、改革影响与作用进行概括论述,以便于简要了解改革家的改革思想与实践。(5)知识链接与知识延伸。就是每首“诗”与“词”之后选配改革家本人撰写的关于改革的文章或者与其相关的改革文章,主要为了增加各个章节的广度和深度,以便于更加真实地认识改革家,更加深入地了解其改革思想及其改革实践。 

  (三) 

  需要补充说明的是:一是本书的突出特征就是诗词性、知识性、历史性和鉴用性。二是本书精选经典文章,力求真实性,突出代表性。每首诗、词分别选配23篇经典文章。所选文章主要是改革家本人的改革变法类经典文章,具有代表性、权威性、史料性与借鉴性。三是本书参考古代经史子集,兼具其他经典文献。经史子集参考书目分别为:经部类主要参考十三经,史部类主要参考二十五史,子部类主要参考诸子百家;集部类主要参考诗经楚辞与唐诗宋词。其他经典文献主要参考书目分别为:国语、战国策、吕氏春秋、资治通鉴、武经七书、群书治要、纲鉴易知录、续资治通鉴、明实录、清实录、历代名臣奏议皇明经世文编清经世文编等。另外,当代改革家邓小平的参考文献主要选用《邓小平文选(13)》、《邓小平年谱(19751997)》、《邓小平文集(上下)》、《邓小平论教育》、《邓小平论改革开放》等经典权威文献。 

  本书之所以取名《治国之镜——诗词镜鉴历代改革家》,主要缘于历史上改革家的成败得失对今天的执政者仍然具有借鉴意义;更重要的在于,作为一面历史改革之镜,执政者经常地用“治国之镜”资以自鉴,有助于更好地处理改革与治国的关系,更加自觉地运用改革手段除弊兴国,进一步推动治国之政持续健康有序地向前发展。 

  《群书治要》有云:“君子有三鉴:鉴乎前,鉴乎人,鉴乎镜。前惟训,人惟贤,镜惟明。此君子之三鉴也。夏商之衰,不鉴于禹汤也。周秦之弊,不鉴于群下也。侧弁(biàn)垢颜,不鉴于明镜也。故君子惟鉴之务。”这段话的大意是:“君子有三种借鉴:借鉴于前事,借鉴于他人,借鉴于铜镜。以前事为明鉴,可吸取教训;以他人为明鉴,可效法贤德;以铜镜为明鉴,可看清自我。这是君子必须遵循的的三种借鉴。夏朝、商朝道德之渐衰,是因为不借鉴于大禹、商汤;周朝、秦朝弊端之渐多,是因为不借鉴于群臣百官;帽子歪戴、脸存污垢,是因为不借鉴于明镜。所以,君子要把借鉴视为至关重要的事情。”本书“诗词镜鉴”的创作模式只是一种初步尝试。由于本人学识有限,加之时间仓促,书中所论诗词、注释、配文、概述未必允当,错讹在所难免,敬请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来源:中国改革论坛网 [关闭] [收藏] [打印]

联系方式(欢迎推荐图书、作者、原创)
电话:0898-66189066
邮箱:info@cird.org.cn
迟福林
研究员 博士生导师
  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第十一届、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现任中国(海南)改革发..
  • 厉以宁:贯彻新发展理念深化供给侧结..
  • 韩俊:农地承包期合计达75年 强调给..
  • 迟福林:以实体经济为重点深化供给侧..
  • 赵晋平:为推动更加普惠平衡的经济全..
  • 魏建国:保持对RCEP的战略定力
© 中国改革论坛网 版权所有 不得转载 琼ICP备10200862号 主办单位: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
建议用IE5.5以上版本浏览 技术支持:北京拓尔思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Design by Ciya Interact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