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书

三、面对金融危机与增长方式转型的双重压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面临突出的体制性矛盾

  时间: 2010-05-10    已有人阅读过

国际金融危机的外部冲击与国内增长方式转型滞后叠加在一起,交织在一起,使中国下一步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面临着突出的体制性矛盾。

1. 经济增长方式转型与某些市场化改革不到位的矛盾

中国在1995年就提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但多年来进展不大,这与资源要素等领域的市场化改革没有取得实质性突破直接相关。以资源、环境为例,过大的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赖以存在的重要体制基础,就是资源要素的行政控制和价格扭曲。资源要素价格不能体现市场供求关系,环境成本难以转化为企业内部成本,助长了企业浪费资源、破坏环境的行为,同时也抑制了对资源环境领域的投资。比如,资源价格偏低,这些领域的投资效益就难以反映,企业缺乏改善环境的动力,环保产业就难以快速发展。同时,环境条件的日益恶化使经济发展的实际成效不断降低(见专栏1.3)。与20世纪80年代相比,生态与环境问题无论在类型、规模、结构、性质以及影响程度上都发生了深刻变化。能源、资源利用率低,污染物排放强度高,全国范围内主要污染物排放已超过环境承载能力[1]

   专栏1.3 环境污染问题

中国环境污染已成为影响社会和谐的一个重要因素。在中国经济发展取得举世瞩目成就的同时,环境质量在下降:20世纪70年代出现局部污染,80年代城市河段和大气污染加重,90年代后呈扩大态势。伴随新一轮经济增长,污染物排放总量居高不下,明显超出环境容量;环境质量整体下降,情景令人忧虑;环境污染事件不断出现,具有集中爆发特征。一些新的或隐性的环境问题逐步显现,如危险废物、微量有机污染物、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土壤污染等。外来物种入侵成为一个新的生态问题。平均约两天就发生一起环境污染事件。2004年的沱江污染、2005年的松花江污染、2007年的太湖蓝藻爆发等,影响程度之大、范围之广前所未有。环境投诉信件在过去10年中由每年几万封猛增到60多万封,近年来因环境引发的群体性事件以每年29%的速度递增,2005年全国发生环境污染纠纷5.1万起。出现“老板发财、群众受害、政府埋单”问题,实际上是对中国改善环境保护的制度设计、提高政府的环境管理能力提出新的要求。 

资料来源:周宏春:环境保护应成为我国又好又快发展的重头戏,中国发展观察,2008年第12期。

来源: 中国改革论坛 [关闭] [收藏] [打印]

分享到:
联系方式(欢迎推荐图书、作者、原创)
电话:0898-66189066
邮箱:info@cird.org.cn
作者:迟福林
出版社:中国经济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9年03月
定价:38.00元元
© 中国改革论坛网 版权所有 不得转载 琼ICP备10200862号 主办单位: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
建议用IE5.5以上版本浏览 技术支持:北京拓尔思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Design by Ciya Interact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