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书

低碳经济与绿色发展战略

—— 海南率先在全国建立第一个环保特区

  时间: 2010-05-19    已有人阅读过

我国当前面临的经济压力很大程度上源于经济增长方式转型滞后,迫切要求深化资源环境体制改革,制定和实施绿色发展战略,促进低碳经济发展。建立环保特区是通过体制机制创新,按照保护与发展并举的原则,实现绿色增长、绿色复苏的重大战略举措。从各方面看,海南具备建立环保特区的基础。能够为全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型提供示范。 

国际金融危机的外部冲击与国内增长方式转型叠加在一起,交织在一起,使经济快速增长与资源、环境约束这一矛盾全面凸显,迫切要求建立低碳增长的体制机制,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2009年9月22日,胡锦涛主席在联合国气候变化峰会上明确提出中国应对气候变化一揽子有力措施,明确了我国实施低碳增长和绿色发展战略的决心。在这个特定背景下,尽快建立第一个环保特区,探索低碳增长的体制机制创新,既是履行中国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承诺的重要体现,也可以为我国发展方式转变提供重要借鉴。 

一、低碳增长是经济发展方式转型全面提速的客观要求

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发展的影响,从表面上看,表现为外部冲击;从深层次看,集中反映了经济增长方式转型严重滞后的突出矛盾。

1. 以低成本投资扩张为主的增长方式难以为继

实体经济领域暴露的突出问题集中反映了经济增长方式转型的严重滞后。投资驱动的经济增长方式是一种以生产要素的低成本为依托、以“高耗能、高污染”为特征、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的增长方式,这种低成本投资扩张的代价相当大。在这次国际金融危机中,受冲击最严重、经营状况最困难的,正是那些技术和管理水平粗放、低端、落后的行业和企业。根据相关测算,这些年中国每年因为环境污染造成的损失约占当年新增GDP的10%左右。世界银行最新研究报告也指出,当前,中国环境损失占当年GDP总量的3%,如果不改变现有发展方式,2020年将上升到13%以上。

2. 经济增长方式转型滞后根源在于市场化改革不到位

中国在1995年就提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但多年来进展不大,这与资源要素等领域的市场化改革没有取得实质性突破直接相关。过大的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赖以存在的重要体制基础,就是资源要素的行政控制和价格扭曲。资源要素价格不能体现市场供求关系,环境成本难以转化为企业内部成本,助长了企业浪费资源、破坏环境的行为,也抑制了对资源环境领域的投资。同时,环境条件的日益恶化使经济发展的实际成效不断降低。与20世纪80年代相比,生态与环境问题无论在类型、规模、结构、性质以及影响程度上都发生了深刻变化。能源、资源利用率低,污染物排放强度高,全国范围内主要污染物排放已超过环境承载能力。

在价格改革滞后的同时,现行资源税制税负过低且征税范围过小,也是低成本投资扩张的重要原因:一方面,随着自然资源消耗日益严重,资源税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税种;另一方面,资源税从量计征的方式无法反映资源供求关系,客观上鼓励粗放式、以量为主的采伐和破坏式开采,既降低了资源的开采效率,又破坏了自然环境。

3. 全面推进资源环境改革的时机已经成熟

在国际金融危机对经济的影响仍在进一步扩大的背景下,需要抓住“危机倒逼改革”的机遇,以市场化改革在关键领域和核心环节的实质性突破化解危机下的压力,寻求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新路子。例如,尽快解决资源环境产权问题,建立有利于绿色发展的体制机制,使环保产业真正成为拉动国民经济增长的支柱产业。当前,国内资源环境制度改革面临较为有利的时机,CPI和PPI呈现直线下降趋势。应尽快抓住这一有利时机,尽快下决心,全面推进资源环境改革。通过体制机制创新,率先建立环保特区,走出一条绿色复苏、绿色增长之路。 

二、建立环保特区,为实现绿色增长提供体制机制保障

1. 环保特区的基本内涵

中改院一直致力于海南环保特区研究,2008年全国政协十一届一次会议,政协委员迟福林教授曾提出“环保特区”的概念。

所谓环保特区,是在坚持开发与保护并举的原则下,划定一个特定的区域,采取严格的环保措施,运用世界上先进的治理环境技术和治理机制,治理各种污染,采用严格、科学、有效的环境保护标准进行工农业生产和从事经济运行、城市管理的特定区域。在此基础上,制定和实施绿色发展战略,充分利用本地区生态资源优势,通过政策支持和体制创新,大力发展以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为重点的环保产业,把潜在的资源优势转变为现实的经济竞争优势,使经济和环境协调发展的一个特定区域。

2. 环保特区是我国实施绿色发展战略的客观要求

近几个月来,中央陆续推出了一系列调整产业结构、提高能效、发展清洁及可再生能源政策措施。建立环保特区应成为国家实施绿色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

(1)它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实践。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涵之一就是“可持续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

(2)它符合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要求。进入新世纪以来,“三高一低”的增长方式没有根本改变,甚至在某些地区有强化的趋势,资源短缺与经济增长之间的矛盾越发严重。国际金融危机暴露出传统的发展方式难以为继,迫切要求经济增长机制转型。建立环保特区,实现绿色发展,可以为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型提供示范和经验。

(3)它是中国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战略举措。就全球变暖而言,一些西方国家将矛头指向中国。世界银行指出在全世界污染最严重的前20个城市中,中国占到16个之多;有西方学者的研究显示,当前中国的温室气体总排放量全世界第二。建立环保特区,既是中国履行国际承诺的具体体现,也是应对国际社会压力的重要举措。 

三、把海南建成全国第一个环保特区

1.海南最有条件建立环保特区

海南具备自然环境的有利条件,还有长期生态环境保护的政策积累,最有条件在全国率先建立环保特区,也最有可能取得成效。

(1)自然基础。海南拥有全国独特的自然资源,是一块生态环境优美的宝地。这些资源是海南最大的优势,但许多资源都处于未开发或浅度开发的状态,其潜力远未发挥出来。海南应通过环境保护的体制机制创新,利用优势,发展优势,把潜在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现实的竞争优势的现实途径,走出一条开发与保护并举的绿色发展之路。

——海南人均水资源量居全国第三。2007年,海南人均水资源量为3373.3立方米/人,仅次于西藏、青海、云南、新疆。

图1:2007年海南人均水资源量与全国比较(立方米/人)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注:图中不包括西藏和青海。.

数据来源:《中国环境统计年鉴2008》。

来源: 中国改革论坛 [关闭] [收藏] [打印]

分享到:
联系方式(欢迎推荐图书、作者、原创)
电话:0898-66189066
邮箱:info@cird.org.cn
作者:迟福林 殷仲义
出版社:华文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0年01月
定价:69.80元元
© 中国改革论坛网 版权所有 不得转载 琼ICP备10200862号 主办单位: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
建议用IE5.5以上版本浏览 技术支持:北京拓尔思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Design by Ciya Interact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