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书

依靠改革扩大内需的建议

  时间: 2010-05-22    已有人阅读过

当前,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与国内经济发展方式转型滞后重叠,短期内保增长的困难与中长期经济结构调整的矛盾交织,集中表现为体制性、结构性缺陷造成的内需不足。为此,这次扩大内需既需要对相关政策进行重大调整,更需要进一步深化改革。

1. 以重点领域和关键性环节市场化改革的突破,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型

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国务院出台的4万亿投资计划和十大产业振兴规划,对短期内有效遏制经济下滑趋势将产生十分重要的作用。从中长期看,还需要在市场化改革的关键领域和重要环节取得实质性突破:①尽快解决资源环境产权问题,推进资源要素价格改革,以有效地约束“高能耗、高污染、高排放”投资,有效地激励环保产业投资。②加快推进垄断行业改革,尽快建立独立于市场和行政机关的反垄断机构,并建立常态化的国有垄断行业和国有企业的收租、分红机制。③进一步打破民营经济发展的制度障碍,尽快采取措施切实解决民营经济融资难的问题,完善对民营经济的财税支持体系。

2. 扩大消费需求,重在推进以基本公共服务为重点的社会变革

国内消费需求长期低迷,与居民收入提高相对缓慢有关,更与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与广大社会成员公共需求不相适应相关。从社会需求变化看,在提高城乡居民消费倾向的一系列社会变革措施中,比较有效的办法是建立基本公共服务体系。从短期看,它有利于提振信心,构建扩大内需、拉动消费需求的重要制度基础;从中长期看,它能够在很大程度上破解新阶段增长方式转型、社会需求转型和政府转型的难题。为此建议:①明确划分中央、省及以下政府在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上的分工和职责,建立基本公共服务绩效评价指标与严格的问责体系。②以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目标启动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进一步在调整财政支出结构上有大的突破。③在公共服务体系框架下统筹安排事业机构改革。④在西部选择一、两个省、区进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综合改革试点。⑤尽快制订全国范围内的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规划。

此外,尽快出台进一步加大基本公共服务的投资计划已成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重大措施。初步测算,未来10年左右,实现中共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明显提高的目标,需要基本公共服务财政支出年增长5%左右,投资总额约15万亿~20万亿。按照这个测算,未来3年左右在已确定的8500亿医疗卫生体系建设支出的同时,在教育领域需要投入1.3万亿左右,在基本社会保障领域需要投入2.2万亿左右。这三项总投资约4.4万亿,占财政总支出的20%左右。由此,未来3年的居民消费率大概可以提高十多个百分点;未来10年,可初步建立一个惠及13亿人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从而,走出一条以扩大内需为主线的改革发展新路子。

3. 扩大内需重在深化农村改革

近些年,在广大农民收入增长不断提高的同时,农村消费率却明显下降。农村居民的消费率从最高点1983年的32.3%,下降到最低点2007年的9.1%24年间下降23个百分点。在居民消费总额中,农村居民消费所占比重从1978年的62.1%下降到2007年的25.6%29年间下降近37个百分点。农村消费的长期低迷与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差距不断扩大相关,更与农村基本公共服务的长期缺失相关。为此建议:①重点推进农村新型养老保险体系建设。20022007年,城镇养老保险参保人数增长36.6%,而农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却减少5.3%。重要原因在于,中央财政在对城镇企业职工养老补贴将近上千亿元的同时,没有对农村养老保险进行补贴,基本靠农民自己交费。应当说,现在已有条件尽快建立起低水平的、人人都享有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体系。②统筹解决农民工基本公共服务问题。建议由中央制订规划,在全国范围内统一政策,争取在3年左右,解决农民工基本公共服务制度的城乡对接问题:第一,将农民工纳入城镇公共就业服务体系;第二,尽快推出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券制度;第三,抓紧出台具体措施落实农民工基本社会保障跨地区、跨城乡流动的管理办法。

来源: 中国改革论坛 [关闭] [收藏] [打印]

分享到:
联系方式(欢迎推荐图书、作者、原创)
电话:0898-66189066
邮箱:info@cird.org.cn
作者:迟福林 主编
出版社:中国工人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7年02月
定价:59.00元
© 中国改革论坛网 版权所有 不得转载 琼ICP备10200862号 主办单位: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
建议用IE5.5以上版本浏览 技术支持:北京拓尔思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Design by Ciya Interactive